1月20日,特朗普再次回到白宫,十天后,宣布对中国加征10%的关税,关税大棒终于还是来了。
就在昨天,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再次提出法案,要求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(PNTR)地位,也就是常说的最惠国待遇。
这一举措无疑将对中美经贸关系,以及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相对乐观的预测,如果特朗普政府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,导致对华平均关税率升至40%左右(相当于加征28.8%的关税),可能影响中国出口下降1.6%到3.3%。
众所周知,出口是我国经济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占我国GDP的20%,直间接带动就业人员近1亿人。
可见,特朗普关税冲击是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关键变量,这关系到明年经济增速能否保五、外贸企业能否持续经营,以及失业率有多高。
如果特朗普真的如竞选时讲的那样,将关税提高至60%的话,那么我国的出口企业就会面临成本上升、订单下降,直接导致企业生存面临危机。那么,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危机?
“出海”只能成为唯一选项。
中国企业的产能出海,可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,但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则好坏参半——企业的产能转移可能意味着企业能够维持营收和利润增长,但也意味着国内就业机会的转移,明年的就业市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。
不过就业市场也更有可能出现分化格局——有研究表明,企业的产能出海通常会导致工厂流水线蓝领工作岗位减少,但高技能白领就业岗位增加,可以为高技能就业创造机会,并促进母国的整体经济结构调整。